在紅棗採收量最高峰的八月,光是忙著收購、晒棗,農會幾乎動員了所有員工幫忙,讓大家忙得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講起紅棗,大家都知道只有公館生產。紅棗種植在公館雖然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一開始並不普及也沒有受到重視,農民也缺乏施肥用藥的產業轉導;近年來,在農會和農民的努力與堅持下,紅棗已經成了公館之寶,農民終於出頭天。
公館是全台灣唯一的紅棗專業生產區,尤其以石墻村的環境最適合栽種、其次是福星村、福基村、中義村的生長情況也不錯。為什麼其他地方的紅棗長不好?從小每天吃紅棗長大的推廣股員工陳鎮球,現在又負責紅棗推廣業務的陳鎮球說,氣候跟土壤應該是主要的影響因素。紅棗喜歡在排水性良好的砂岩或砂礫,土質不能太黏也不能是砂土。在民國前一年(辛亥年)的一場大水,造成後龍溪改道,原來的河床裸露出來,居民填土變農地,形成的土質正好最適合紅棗成長。而且紅棗是由風媒介授粉,由雪山山脈順著後龍溪河谷吹來的冷風,正好又降低果實蠅危害,讓紅棗更健康。
公館紅棗的起源,是來自陳鎮球的曾曾祖陳煥南,成為台灣種植紅棗的第一人。西元 1875年,友人從大陸攜來兩株棗樹,一開始只是給小孩子當零食吃,沒想到卻從此在公館生了根。1937年,母株分枝變四株,在40 年代後,開始分贈親朋好友,種棗樹才普遍了起來。鄉內棗樹如同大陸的雞心棗一樣大小,經過一百多年來的獨立演化,已經和大陸現有的品種產生區隔。農業改良場專家則把公館的紅棗稱為「煥南種」,有尖頂和平頂兩個品系。多年來,雖然也有人移植外地棗樹,但很難繁衍,有些活了也不結果,有些結果了卻在成熟前掉果或黑果,只有煥南種完全適應公館的環境與氣候,成為真正的台灣紅棗。至今,陳家還保有第三代的老樹,已經50多歲,每年仍是結實纍纍,雖然果實不如年輕的棗樹大,卻更加的甜蜜可口。
紅棗既然只在公館生產,那麼協助農民解決產銷問題,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品牌,就是公館農會兩年來努力開創品牌,發展多元產品,想把台灣紅棗金字招牌擦亮的目標。
在公館鄉,芋頭田有330~350公頃,紅棗卻只有40公頃左右約2萬株紅棗樹,100多個農民種植,年生產量大約只有20多公噸,產量要提供國人食用,其實是供不應求的。但因為傳統農民沒有產銷管道,自己找販子又處於價格的弱勢者,在盛產期任人宰割,因此擴大種植面積、活化銷路是先決目標。
在生產面,農會已經向縣府成功爭取,將紅棗比照油茶、香茅、杭菊,納入特作範圍,新栽種戶就能以每公頃最高補助10萬元補助,讓農民更有信心和意願投入種植行列。另外,農會也積極協助兩個紅棗產銷班的運作,向苗栗農業改良場請益,加強農民安全用藥及施肥管理的專業知識,多管齊下,讓農民能相互交流種植經驗。而提升紅棗的品質後,最重要的手段是經由農會保證,控管品質與價格。如此一來,從生產到銷售的產銷中衛體系建立起來,消費者、生產者、供應商都能獲得保障。因為公館農會的認真推動,獲得了中央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重視,在100年補助了公館農會進行產銷體系的建立,讓台灣紅棗的招牌掛起來。
韓鴻恩總幹事在民國98年上任後,為了強化公館紅棗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品牌,在行銷上,不論是開放觀光果園、舉辦紅棗節文化活動,與廠商合作開發多元化的紅棗產品,不遺餘力地要打響知名度。農會的員工也能感受到新氣象,不僅參加社區大學或其他單位的訓練課程,重塑過去公館農會給農民不積極作為的壞印象。
在輔導農友方面則是大力推動契作,要求棗農安全施肥並禁用除草劑,農會則負責保價收購、運銷,希望讓農民無後顧之憂。從 99年只有9位農民契作,到100年大幅增加到 8成的棗農願意和農會簽下契約,契作面積約達 30公頃,年產量估計為25萬台斤,這樣的大規模契作,是由農會總幹事召集了員工分層負責,經過多次與農民的工作會議,不厭其煩地討論收購的標準與流程而來的成績。在簽下契作時,農會人員大規模的訪查棗園,清查每個農友的面積、樹齡、果樹數量,計算出預估的產量,和農民約定交貨的數量,如此一來,農民可以掌握出貨,又可以留下一部分自售。最大的好處是,販仔沒辦法再到產地四處殺價,造成以往一到盛產就崩盤的局面。有了穩定的價格,農民自然願意在品質上精進,對消費者就是最大的好處。
在七月底產季開鑼,棗農大清早採收的新鮮紅棗,大約上午就一箱箱魚貫排隊送到食品廠交貨,在產季開始前,農會早就安排農民的產品送農藥檢驗,合格者才會收購。到產季結束,農民很清楚地知道交貨的明細及貨款,這一年,大家都過了一個史無前例豐收的好年。到產季節結束時,還有農民看到收入明細就立刻打電話給負責契作的陳鎮球,謝謝農會讓他終於獲得滿意的收入。
能夠打破長久以來農民屈居價格決定的弱勢,一方面歸功於韓總幹事的推動,另一方面則是獲得中央農業單位的支持,更也許是冥冥中註定,被戲稱是紅棗傳人的陳鎮球,有著傳承祖先這項恩典使命感的熱血心腸,加上推廣股及食品廠員工日夜不休的張羅收購、庫存、烘乾、日曬、出貨等細節。尤其是日曬萬斤的紅棗,需要雇用許多人力,當降雨機率高達30%,農會的員工就要總動員,一起去曬棗場把紅棗收起來。
現在紅棗農民願意相信,在農會的品牌下,可以幫助他們賣得更好。
為了打響全台唯一的特產紅棗品牌,農會更是絞盡腦筋,經過多次的設計定稿,終於選定「棗紅公館」這樣簡明易懂的名稱,設計了帶有古色古香、純樸簡約之美的形象標幟。
當然,公館紅棗必須和大陸進口紅棗能明顯區隔,且被消費者認同的,就必須建立產地標章的公信力。農會在99年申請紅棗產地團體標章的專利權,可以提供消費者百分之百的正港台灣生產的保證。同時,無農藥殘留的安全性也是收購的首要條件,產季前,農民的果實陸續送到農委會的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合格的農家,才有資格交貨給農會。食品廠完成包裝,貼上公館鄉農會的標籤貼紙,裁示消費者買到的合格產品。農會也收購紅棗乾,還研發多項加工品,像養生精力湯飲品、推廣紅棗食譜;和烘培業合作紅棗糕餅;和生技業者合作製作面膜、精華液等,將紅棗產品發揮得淋漓盡致,讓食用、使用的民眾都和熟透的紅棗一樣,紅得有元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