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產銷班第一班目前有10位班員,種植約20公頃的水稻,班員們幾乎都是世代務農的農夫,且都是稻草編織加工的契作戶。
由於公館鄉從日據時代以來就有稻草編織的產業,因此,稻草的收成與稻草編織的加工品是稻米產銷班第一班的主要產品。
稻草編織產業在光復後曾一度沒落,許多加工廠都停止營業。第一班班長蔡佩汶(喜妹娜哇館長)的母親,從乾媽手中傳承這項獨特的藝術,產品大多外銷到日本。七十幾年次的蔡佩汶接任館長後,更讓這個產業發揚光大,甚至增加DIY教學的農藝教作,使得農業和觀光產業充分結合。
產銷班種植的水稻,品種是高雄142號,與一般以食用米為主的水稻品種不同。這種水稻的稻草會長得較高,適合稻草編織加工。收成的次數一年有2 ~3次,但所需的肥料與一般生產食用米的水稻不一樣,且施肥次數也較頻繁,更需細心照料。
當稻草長到一定高度後,班長蔡佩汶會到各個田間觀察,確認採收的時期,再帶著日本進口的割稻草機(與一般割稻機不同)及工作班底,到田裡採收,之後快速殺青、放入烘乾室乾燥,做成稻草編織的加工原料。
因為有著這股傳承與堅持的用心,讓公館的稻米產銷班,比起只生產食用米的其他縣市、鄉鎮產銷班,更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