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薄舒適的蠶絲被,讓人捨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即便陽光已經灑滿了房間,還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不情願的起身。大自然真的很奇妙,看似脆弱的細絲,竟然能夠這樣的強韌,不只能建構出蠶蛻變前的舒適棲所,也變成了人們最鍾愛、也是最珍貴的衣料。
蠶絲和公館之間可是有一段源遠流長的故事,故事的開端是在民國62年的時候,政府設立苗栗等五個蠶業生產專業區,民國66年蠶業改良場也從台北遷到公館,成為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的前身,公館與蠶絲自此結下不解之緣,產業開始蓬勃發展,讓人提到公館,就會想到蠶絲。
曾經成功外銷多年的蠶絲,從民國80年代起,終究還是面對成本上升,與國際競爭的壓力而被迫轉型。雖然現在農戶養蠶的情景在公館已不復見,但多年累積的加工技術仍被傳承下來,公館地區生產的精緻蠶絲製品,持續受到大眾的喜愛。早先是為養蠶而種植的桑樹,也在農會積極輔導下改植可以結出高甜度桑椹的紫蜜果桑,發展出了全新型態的蠶桑產業。
下次不妨安排一趟公館蠶桑之旅,先到桑椹示範田裡,看看桑園的美麗風貌。再前往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的蠶業文化館,探索台灣蠶業的發展脈絡。離開前,帶件輕柔的蠶絲被,在自家臥室裡體驗作「繭」自缚的溫暖幸福。